说起货币,这里多少赘言几句。

三国魏晋时期,因为国家纷争,政权并立,各地竞相铸钱,铸钱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史载,当时铸的钱“堆积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车载钱”。当时曾经把铸钱用的原材料铁,拿出来“塞浮山堰决口”,可见当时钱币之多。当时人们的金钱思想,腐化堕落风气严重,人们贪财如命。上至统治者,下到黎民百姓,几乎都视钱财如命运。晋武帝为了贪钱而卖官,世族大家竞相捞财,达官贵人纷纷效仿。商贾尽管地位低下,但是士族大家,甚至高官贵族也兼做商业,并不因为商业是贱业而不屑为之。例如大名士王戎有许多园田,亲自拿着筹码算账,昼夜忙得不得了。

潘安在《闲居赋序》说他住在园里卖鲜鱼、蔬菜和羊酪,并收舂税(霸占碾米作坊图利),一家人生活舒适。惠帝时,石崇做荆州刺史,劫夺外国使者和商客,而成为巨富。据说他家有水碓三十余区,奴仆八百余人,一生累积珍宝、钱财、田宅不计其数。石崇因为巨富,才得以结交文人雅士,饮宴不断,人们竞相攀交。

有法律规定(《晋律》)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罪。贪财即使犯了罪,也不一定被判死罪,而用于赎死罪的钱财可是寥寥无几,因此更加助长了贪赃枉法习气。

晋国统治阶级爱钱,贪财,生活奢侈糜烂,后世称之为“钱鬼”。而上层的行为却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环境,几乎人们的日常交往,甚至言谈举止都离不开钱财二字,真有些走火入魔,痴迷若狂的样子。

古代用实物(谷物、布帛)作为货币交换,这种情况早就已出现,东汉时更加盛行。而三国战乱,政权不一,货币更加难以统一。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显得更加突出了。

吴仁义的出现,首先在两个方面做出了典范,使得一种特殊货币逐渐在原来的魏国和蜀地有了一席之地。说起来这还的归功于天然居钱庄的铺展。钱庄最为重要的自然是信誉和安全。这信誉是你必须及时为对方提供可以凭借的货物或者货币,但是在最初的时候,钱庄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货币的信誉问题。

好在魏国和后来的蜀地主要流行五铢钱,尽管这种钱币不太受人欢迎,但是总也有个依据吗。等冶铁作坊逐渐发展起来,吴仁义等人制作了一种更加美观的特殊钱币“天然居银票”,说透彻一些他并非钱币,而是一种代替钱币和实物的证明,在得到朝廷许可之后,开始发行,主要用作商人的交易。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那就是在最终结算环节,天然居既要准备充足的货币,同时也得根据客户需要,准备充足的财货,尤其是需要建设粮仓,储存丰富的粮食布帛,作为实物结算的储备,自然是费时费力,还占用了较大空间。管理也很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吴仁义和当时的安乐公、石崇、王恺等大股东没少费心思。还是得到司马昭提示,这才采取了一个妙招:钱庄组织一个独立的体系:货物运输队伍!由此,一只大规模车马队伍形成了,不仅赚了钱,而且还为钱庄的货物储存提供了一些帮助。

等吴仁义控制了中枢,货币改革马上作为重要工作提上日程,以国库资产,联合了数百名富商大贾组成的平库银形成了。作为最大的股东,吴仁义所提供的资本几乎占了整个平库银的三成。另外国库占了一成多;安乐公与石王两首富占了两成多;其余三成左右,均摊给了其他数百名富商贵族,由此,最初的股份制银行出现了雏形,吴仁义将之定名为“国家银库”。

银库代表国家发行了第一批法定货币“大魏通宝”,分为两种:小面额的金属货币,形同五铢钱,但是更加精致轻便,主要分为圆角分三类;大面额的却是特制的纸币,面额分为十、二十、五十、百多种币值。因为纸币加入了吴仁义等人通过功法制作的一种特殊的防伪材料,一般人根本无法仿制。

同时,参照国家法定货币,朝廷特别批准“天然居钱庄”自行制作“代币券”,但是不允许作为货币流通,体面影响货币市场管理。其实不久之后,“代币券”几乎和国家发行的纸币有了同等地位,深得民间喜爱,主要是“天然居钱庄”的地位和信誉超高所致。当然,更加深层次原因,相信大家会懂得。

回头再说这绑匪竟然指定需要“天然居钱庄”的银票作为交换凭证,据吴仁义估计,对方的活动范围,或者说据点必定离着天然居钱庄所在的地区不远,尽管钱庄已经遍布大魏控制区几乎所有各大州府,同时正在向江南的原吴国地盘延伸,但是算起来也就是十多处而已,这范围自然就有了底线。

尤其是,对方指定的交易地点,竟然是在荆州南部地区,邻近大江的某个山区里,那么侦探范围和围捕的目标自然首选在荆州地区。吴仁义派出人员,联络了当地的刘新,同时调集了近卫军中,专门负责缉拿匪盗的海马营;一直在安乐庄园西南地区深山里秘密训练,同时兼顾守卫密营的龙卫军,在严川的同父异母弟弟燕飞狐“飞狐营”的配合下,乔装打扮,明暗配合,设点布控,开始了“结网行动”

说起来,这可是吴仁义早就开始布局的,独一无二的“特种兵”的第一次实战,尽管敌人并不一定人数众多,但是在与狡诈亡命,也不一定很好对付,所以吴仁义又派出了乌迪亚这个“飞贼”;还给杨丰父女,老乞儿团队,葛亮师徒发出了秘密指令。一批又一批当世特殊人物,或者叫各路精英迅速扑向荆州大地,让一些深居简出的隐士都感到了惊诧。

“师父,这样不行,会打草惊蛇的!”原本历史上,在丁奉大将军死后,被暴君孙皓害死的儿子丁温提出了异议。

吴仁义点点头,心下赞许的同时,嘴里说道:“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