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忙忙乱乱的一天,天黑了,李月姐和郑典才回到衙门后堂。

只是两人才刚坐下,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有衙差急匆匆的来报,朝廷特使来了。

“快,月姐儿,帮我换上官服。”郑典一听朝廷特使,哪里敢耽搁,连忙起身,换了官服,李月姐在一边帮他整理着衣领,却是一额脸忐忑的道:“朝廷特使这时候来干什么?”

“我也不晓得,看看再说吧。”郑典道,然后急匆匆的到前衙去了。

“好,你慢点儿。”李月姐看着他急急的脚步,不由的叫了声。只是郑典一拐弯已经看不见人影了。

李月姐才回屋,焦灼的走来走去,不知这时候朝廷特使来干什么?

“夫人,热水我准备好了,洗漱一下吧,你累了一天了。”这时,青蝉上前道。

“嗯。”李月姐应了声,等到一切收拾好,郑典还没有回来,李月姐有些坐不住了:“走,青蝉,我们去前面瞧瞧,怎么老爷这么久还不回来。”

“嗯,我掌灯。”青蝉应着,点了一盏气死风灯,两人正准备出屋,迎头就看到郑典回来了,那脸色却是很不好看。

“怎么啦?”李月姐连忙掇着脚步问。

郑典回头,在灯下细细的看着李月姐。

“怎么回事啊?越来越神叨了你。”李月姐急的没好气的跺脚。

“是三贵,他带来了圣旨和朝廷文书,让我马上放下衙里的事情,南下催漕。”郑典叹着气道。所谓催漕,在因天灾人祸,使得运河上漕粮运输遇阻时,朝廷派官员下去,督促漕粮及时运达。催漕官这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但一遇天灾人祸就有。

李月姐一听,脸色大变,只觉得两腿有些发软,然后一脸苍白咬着牙道:“这怎么行,南边淮安乱成一团,听说连临清那边也都开始乱了,你这一去岂不是往虎口里投。”

“圣命难违,再说了,我也想去淮安一趟,我大伯和三哥不能这么白死。”郑典两眼精亮的道。

一听郑典这么说,李月姐便知道此行定局了。

“决定了?”李月姐咬着唇问。

“决定了。”郑典重重的点头。

“什么时候动身?”李月姐又问。

“明日一早。”郑典道。

李月姐不啃声了,坐在一边生着闷气,心里恨不得咬那刻薄的皇帝一口,这也太不近人情了。郑家刚在淮安那边刚死了两人呢,这又上杆子送过去一个。

“月姐儿,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三贵还给了我一块皇上赐的玉佩,能调动运河沿岸各卫所卫军的,还有便宜行事之权,我这下去,虽只是个催漕官,却有着钦差大臣之权呢,多少人都羡慕不来,再说了, 这回我又官升一品,如今是六品官了,要是差事完成的好,说不定还能再升一级,到那时你可真正是官太太了。”郑典讨好的道。

“呸,谁稀罕官太太来着,我只要你平安。”李月姐没好气的道。

“我知道,我知道,你放心,我绝对会全须全尾的回来。”郑典插科打诨。

事情已是这样,李月姐再急再不甘愿也是白搭,想着郑典明日一早就要走,便忙活着帮他打点行装。

郑典又连夜去了大宅那边,他这一去,怕是来不及参加大伯的下葬礼了,得跟家里人打个招呼,另外,还要跟那兄弟几个再细细问问江淮那边的事情,好心里有数。

接下来一夜缠绵,自不必说,郑典似乎要把接来几个月的分儿做足似的,贪嘴的让人咋舌。

第二天郑典便动身,李月姐送他到码头,又拉着他的长随石三到一边道:“石三,老爷我可就交给你了,一应事体,你都要仔细着,要是回来的时候少一丝油皮,我就唯你是问。”

“夫人放心,石三把脑袋撂这里了。”石三拍着胸脯保证。

“行了,说嘴没用,看表现,看结果。”李月姐道。

“嗯,夫人瞧着吧。”石三再次保证。

得了他的保证,李月姐才稍稍放心些,又细细叮嘱郑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