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会见远征军强渡怒江以来进展顺利,驻印军又于5月18日占领密支那机场,增援部队正以空运在该机场降落,认为远征军主力,应乘此机会渡江扩大战果,攻占腾冲、龙陵,与驻印军会师缅北,提前打通中印陆地交通线,以有利于抗战大局。∈↗頂點小說,

军委会即决定:“远征军应乘出击部队进展顺利,及我驻印军一部奇袭密支那之机会,于敌人增援部队未到达之前,以主力渡江扩大战果,攻击腾冲、龙陵、芒市之敌而占领之。主力指向龙陵。渡江于准备完毕后即开始。”

该计划经******于21日批准,22日下达给远征军。

远征军奉令后,于5月25日进行部署:

令第20集团军(辖第53军、第54军、预2师)为右集团,仍按原计划攻击腾冲;令第11集团军(辖第6军(欠预2师)、第71军、第2军)为左集团,攻击龙陵、芒市,并限于5月底以前完成攻击准备。

第11集团军当即拟制了作战计划。

作战方针是:集团军为攻略龙陵、芒市,决以主力由惠人桥迄七道河间地区各渡口渡过怒江,重点置于右翼,向龙陵、芒市包围攻击。

兵力部署是:

(1)第71军(欠搜索营)配属第5军之山炮营为右翼攻击军,攻击命令下达后,先以一加强团在炮兵支援下,先攻击腊勐、松山,随即以主力直攻龙陵。

(2)第2军(欠新33师及第9师之一团)为左翼攻击军,先派一部协同第76师之加强团,迅速扫荡平戛残敌并占领之。军主力限于5月30日以前,到达平戛东南地区集结。攻击命令下达后,即向芒市攻击前进。须注意破坏芒市、遮放间交通,阻止敌人增援。

(3)新39师(欠第117团)继续向红木树之敌攻击,攻占后再相机袭占腾冲。以上统归第6军黄杰兼军长指挥。

第11集团军当面日军是第56师团主力。该师团以龙陵为中心,在前方配置松山、平戛两据点。松山、龙陵有日军第113联队主力,平戛、芒市有日军第146联队主力。在松山亘平戛之间的高黎贡山前沿,日军设有若干小据点,均储有足够的粮弹,可单独战斗。

高黎贡山地势险峻。松山据点位于高黎贡山前沿,海拔5,300米处,滇缅公路盘旋其间。该据点控制着盘山公路和怒江河谷,是进出龙陵的必经之地,地位极为重要。该据点是以20余个小据点组成的堡垒群式据点,工事坚固,各小据点间均可以交叉火力网,相互支援。

6月1日晨,第11集团军第71军在北,第2军在南,分由惠通桥、毕寨渡、三江口附近强渡至怒江西岸,向龙陵、芒市方向进攻。该集团军主力于6月11日逼近龙陵,但第71军新28师(欠第84团),6月4日攻破腊勐后被阻于松山。

此时,原守备松山日军第113联队主力,已转移至腾冲方向红木树一带,松山仅留有野炮第3大队及该联队少量人员共1,260人,连同由腊勐、竹子坡、阴冷山等据点退来的日军,共2,500余人,火炮22门。

新28师连续组织五次攻击,均因敌人工事坚固,火力猛烈而被迫退回。至7月2日,因龙陵战况紧急,该师调去镇安街,由总预备队第8军接替新28师。

第8军以荣誉第1师第3团(欠第3营)及第82师第245团于7月5日发起围攻。因伤亡过重也被迫退回。7月7日,增加新到的第246团,再次组织攻击,又无功而退。

7月11日,再增加第103师第307团,组织第三次围攻,仍告失利。

经整顿后,又增加第103师第308团第3营及荣2团第3营,于7月23日进行第四次围攻。在日军猛烈火力反击下,再次受挫。

8月2日,发动第五次围攻(第245团主力调至怒江西岸整顿,第308团已全部到达),第308团攻破了松山西南滚龙坡的各据点,但对其他据点的攻击仍无功而退。

8月7日,发动第六次围攻,由东面向主阵地进攻的荣2团第3营伤亡过半,第246团第1营、第2营合计不足20人,突围退回。

但从西南进攻的第308团及第307团,以对壕作业攻占了滚龙坡东北两个重要据点,并肃清了附近残余日军,终于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打开了松山主据点的两侧门户。

经过六次围攻,虽已攻克滚龙坡高地,但伤亡很重,又将守备保山机场的荣3团第3营及第103师第309团增援松山,以对壕作业、坑道爆破及使用喷火器等战法,连续发动了两次围攻,经过攻坚苦战,于8月31日,完全攻破了松山外围各据点,仅中央高地的两个中心据点尚未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