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关心孩子,从孩子入手;第二,给孩子治疗;第三,利用家长心理;第四,给孩子送小礼,所谓伸手不打送礼人;第五,以理服人;第六,强化调解效果,进一步化解怨气。除了第五条,甘霖或李校长能够说出一些道理外,其他几条,人们想都可能难以想到。此外,还有赵无极与孩子之间特别的“亲和力”,这也是别人所没有的。

普通干部在调解这事时,可能采取的手段不外乎是:第一,和稀泥,大家各退让一步相安无事;第二,以权势压人,领导的话你们不听,你们要听谁的?第三,以处分“吓人”,郑兵可能首当其冲;第四,各打五十大板,大家都有错,孩子家长交给村上教育,郑兵受到行政处分。

华夏的体制决定了,干部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不可能有更巧妙的手段,因为他们根本学不会“换位思考”。

一个星期完成三件任务,特别是处理这起师生纠纷,让赵无极收获颇丰,系统主动出具的任务,且定义为“很难”,让他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获得了2000点积分,这让赵无极的“前景”再次明朗起来,让赵无极的信心也大大地提升了一档。

周末回家的路上,赵无极照例看了看系统面板上的各项数据,每一项都在按正常速度增长,但有一项却增长极为神速,那就是他的“等级”问题。

赵无极记得非常清楚,在9月20日时,系统的数字为:【等级】0级(37),但到了27日,系统的数字却变成了【等级】0级(78),尼媒,难道要升为副科级干部了?可自己,现在连股级干部都不是啊,该不会是哪个大佬发现俺是个人才,想要破格提拔吧?赵无极无限地YY道。

赵无极不是YY,而是他的机会真的来了!

这事,还得从赵无极写的有关凤山的系列文章说起。

赵无极的第一篇文章名叫《凤山木雕,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发表于8月24日的《西川日报》,其实,在那时赵无极已经完成了另外两篇《凤山竹编,手指上的舞蹈》、《凤山林珍,大自然神奇的馈赠》,此后,赵无极差不多每周写两篇,都毫无例外地寄给了《西川日报》。

这个,让《西川日报》的周末版主编陆一柏既喜且忧,喜的是在梓州竟然出现了一位写作高手,甚至能称为“文学大家”的高手,这些文章漂亮啊,而且文章中既有传统的美文味道,又有时代的新颖特质,让陈一柏有些爱不释手;但是,这个叫赵无极的家伙,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寄两篇文章来,俺这可是省报啊,不是你卢江的县报呢,怎么可能都登来自卢江的文章呢。

不过,陆一柏还是把“竹编”和“林珍”两篇文章给登出来了,其他的文章他准备压一压,同时准备写信告诉赵无极一些投稿技巧,尼媒,好东西要向《华夏日报》投啊,怎么就只寄《西川日报》呢。

只是,在第二篇文章登出来不久,陆一柏就被总编辑叫到了办公室,“陆一柏,刚才米国驻平原领事馆打来电话,问你发表凤山的两篇文章,其所写内容是不是真实的?”

总编辑这话,把陆一柏吓了一大跳。尼媒,真不真实,也轮不到你米国领事馆来管吧?但是,在领导面前,陆一柏也只得认真地解释是怎么一回事,而且迅速地让人拿来了照片。

这个时代,有照片那就是真的,真得不能再真了。因为照片做假,还是后来的事情。

总编辑看到照片后,基本上相信了陆一柏的说辞,但他又打电话到卢江县委宣传部,直接找到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孟恩远,问起了赵无极所写凤山文章其内容的真实性。

孟恩远与《西川日报》总编辑刘光之也算是老相识,虽然刘光芝的级别比较高,但孟恩远原来在梓州市委宣传部担任宣传科长,曾经多次接待过刘光之一行,而且孟恩远也曾多次找刘光之发过稿子,两人算是资深熟人一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