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原就坐在老头子对面,本来他是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的,老头子拿出古币,他不由得睁开了眼睛。

阳光透过车窗,照到了老头子手里的古币上。

这枚古币,个儿确实比较大,直径得有六厘米,是大钱,也比较厚重。虽然上面有不少黑漆漆的脏污,但也能看出,微露的铜质是很不错的。

老头子用两根手指卡住边棱,翻转古币。孙中原的眼睛不由一亮,字体清晰,字口犀利,绝对不是铸币!

这古钱币,开始多为青铜,在明代嘉靖以后,开始使用黄铜,但不论哪种,市面上流通的,绝大部分都是铸造的。

只有一种不是铸造,那就是雕母。

开炉铸钱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先选用上好铜材,制出少量雕母。雕母,又叫祖钱,都是手工雕刻出来的,上面的字儿,和铸造的当然不一样,绝不拖泥带水,漂亮。而且,因为手工雕刻,每一枚雕母上的字儿都是略有不同的。

利用雕母,翻铸出来的钱,叫做母钱。而后,才是用母钱翻砂铸造,这样造出来的才是流通的铜钱。这里面,还有一种,叫做样钱,比母钱略差,比一般钱好,是母钱翻铸出的第一批钱当中的优品。

所以,同朝代同版别的母钱,肯定要比流通的普通铜钱要贵重。

至于雕母,那就更不用说了,能流传下来的,基本没便宜的。

因为雕母的特殊性质,钱局用其翻铸母钱之后,是要存档入库的,民间流传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而且,雕母的观赏性太好了。玩古币的,都对字口很重视,雕母的字口,因为是雕刻的,手工的,可想而知。

值得一提的是,雕母不光有铜的,还会有木质的和牙质的,铜雕母用来翻铸母钱,而木、牙质地的雕母,是要送上去让皇帝审阅的。

雕母很容易识别,因为没有任何铸痕。当然了,造假也不难,现在的电脑雕刻不要太容易。

明代虽然也有铜雕母,但还是少,清代的钱币铸造,才开始大量使用铜雕母。

老头子手里拿的这枚雕母,就是清代的咸丰元宝!

背“宝泉”、“当五百”。

这个宝泉局,是掌管铸币的机构,在清代,有宝泉局和宝源局,还有各地的铸币机构。宝泉局属于户部,宝源局属于工部,是中央机构。

为什么喜欢古币的藏友互称“泉友”?这和掌管铸币的机构叫“宝泉局”异曲同工。泉代钱,是古人希望钱如泉流这种情结的假借称谓。

清代的钱币,在普通人当中最出名的,恐怕要属康熙通宝罗汉钱(可自问度娘,还牵扯到爱情)。不过,在古币收藏者眼中,精美的咸丰大钱,在清钱中,无疑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起义,滇铜之路被阻断,铸钱原料告急,那种流通的小钱,铜质差,制作粗陋。同时,也开始铸造大钱。

大钱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咸丰重宝,一种叫咸丰元宝。咸丰重宝背面一般有当十、当二十、当五十的字样。很明显,就是一个当这么多个用。

而咸丰元宝大钱,当得更多,当一百,当五百,当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