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汲地俘虏的武卒收编整训的如何?”王越问赵午。

“回公子,汲地投诚及俘虏之武卒,无当军已尽收编整训完毕。”赵午拱手道。

“军心呢?”王越问。

赵午笑道:“那些武卒皆是国野农夫出身,为汲邑大夫服兵役乃是义务,既无报酬还须费时费力拼命,只听我无当军士讲了些我军军制,就恨不得也成为无当军士之一员。”

“再加之他们对我们在溧南庄园实行的治政、公子的仁德都颇为向往,所以都能很是听话,更希望公子能将仁德播撒汲地,也惠及他们及其家人。”

“那就是可用了。”王越点头道。

“既是如此,有无当军千人,再有收编此汲地兵马万余人,我蛇余家于汲地的下一步方略也可实施,今日我将你们召集过来,便是为得此事。”

他无比正色道:“此事若是做好,我蛇余家在汲地就可真正扎根。”

“悉听公子吩咐。”申到、赵午及蛇纹五位武士齐齐拱手。

略微斟酌,王越继续道:“我蛇余家于汲地的下一步方略,乃是将汲地上至城邑、下至镇、村邑都彻底接掌下来,接掌之力量,以无当军为主,收编汲地的万人为辅,务求最快速度将汲地治政纳入我蛇余家军管体系之内,在汲地建立起我蛇余家的牢固统治。”

“但要建立起牢固之统治,不仅须有力量,更须得人之心。”

“各位皆是我蛇余腹心,各具其才,对此可有何策?”

“可效溧南庄园诸般旧法。”赵午道:“以免除债务之种种示公子之仁德,则民心自然归附。”

王越微微点头,道:“申兄呢?”

申到思考了一会,道:“我有一法,只是大损公子之短利,于国却是大利,公子可敢行乎?”

“申兄但说无妨。”王越抬手道。

“我之法,就是授地。”想了想,申到说:“此法当于我军接掌各处村、镇邑之治政之后,对各地国野之人行之,可按丁口授于其每人五亩之地。”

“有地足够者不授,有地不足者少授,无地赤贫者得全授。”

“至于土地来源,当然是联军中俘虏的武士和随汲邑大夫出征申南武士们的封邑,只是这些土地按道理皆归公子这位战胜者所有,所以得须问公子一问。”

一旁赵午道:“此法确实可得民心,但极损公子之实利,却不知申先生口中大利为何?”

申到不假思索:“土地在被分配之后,蛇余国的领土上当不存在任何农奴、佃户,皆是田地归于他们自有、于其田地之产出除却部分缴纳税赋之富余也归自有的自耕农。

“于自耕农而言,他们于农事之产出越高则富余越多,这样他们再不是如昔日日复一日的劳作皆看不到希望之状,生活也自有了盼头,当去往日之消极,更加辛勤用心。”

“仅此一项就可大为提升全国农业之产出。”

又肯定的说:“此法在我学派所据之领地有过试行验证,结果是所收上来之税赋并不差于一地大夫、武士靠着封邑、庄园之制盘剥国野之民所得。”

“也就是说,看似利益大损之下,实际上并未损失。”

赵午点头道:“若真是如此,此法当可行之。”

“不言其他,只国野之人受得公子此等大恩大利就会人心尽附。”

“但此法不止如此啊。”申到笑道:“最重要的是此法与此利因公子而生,只有公子在此长期统治,他们之利才可长期稳定之得享,万一汲氏、蔡国兵车回来,他们又会回归到往日。”

“试想之下,他们谁还想回到往日生活之情状呢?”

“赵先生,若是你,你可愿意?”

“不愿。”赵午道,他已经有些明白申到的意思了。

“既是不愿,那就自当向公子效命以守护。”果然,申到笑道:“于是进一步的,无当军在各地组建起全名皆兵之保甲体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午想了想,将整个事情贯穿,却是忍不住击节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