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京师十年

每天听着骁峰谈天说地,胡说八道,他唯一弟子的心胸渐渐开阔起来,对他讲述的一些事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生活,在双方看来都很有意思。

渐渐的,这个奇怪私塾的名声传了出去,私塾里有个奇怪夫子的消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抱着试试的态度,又有几个十多岁的小孩到了这里。小小的私塾,渐渐热闹起来。甚至,带孩子过来的某些长者也留下来,想要看看这个夫子到底说了些什么。

不管听的人是谁,骁峰只说一些他觉得有意思的事,也是能吸引弟子兴趣的事。而在这其中,又会偶尔提及古人的智慧,或是这些年总结出来的哲理。

那些在一旁听着的中年人只觉得他说的与经书中记载完全不同,可谓离经叛道。然而当他们想反驳的时候,却又觉得事实就是这样,找不到说辞。

这样一来,他们更加不服气,天天在此逗留,仔细的听着,就为了能找到可以反驳的地方。

三个月过去了,骁峰说了很多,天南地北,也不过是二十多年游走故事的一成不到。往往一件小事,到了他口中就不再简单,充满乐趣的同时也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他这个地方,不像私塾,倒像是个说书的地方。

这些,没有必要理会。

那些中年人像是着了魔般,整天就守在这里,听他的讲述。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亲朋好友问起,他们便把骁峰的言论告诉对方,一同辩驳。

十多人聚集起来,听着这样的言论确实觉得与常伦相悖,可当他们想辩驳的时候,依旧找不到说辞,或者往往是将自己绕进某个圈子,怎么也出不来。

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来了兴趣,骁峰的私塾里也就蓦然多了十几个人。他们中,有不少都是儒士。

从小接受熏陶,让他们觉得骁峰说的话狗屁不通。而坐在这里,不过是想找到他言辞中的纰漏,然后大肆诋毁一番。

不过,他们终究是失望了。在此地坐了半年,听到了许许多多的事,也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其中,有骁峰说出来的,也有他们自己想到的。不知不觉中,众人的思想已经偏离了原本的道义,他们却没有丝毫发觉。

一众二十多人,开始对骁峰生出发自内心的敬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简单的道理,他们怎么会不明白。不过,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在家中念书。

师者教导他们,念书是一场修行。当读完万卷书的时候,脚下已经走过了万里路。

但是,他们觉得,师者的这话,错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知道这话错在那里。他们念的书,是古人所写,是别人的智慧。其中的路,自然也是他人的路,而不是他们想走的路。

儒者,需先行万里路,则万卷书已在胸中。

后四个字,不应该是读万卷书,而是书万卷书。书已在心中,要做的是将其书写下来,留给后人传唱。但不是为了让后人走自己的路,而是为他们引导方向。

这些,都来自骁峰的讲学。

一年后,所有听他讲学的人都离开了。他们之前的路错了,但现在知道还不晚。他们是去行万里路了。

也许某天他们会再回来,就像将来有一天骁峰会回到天石镇,去见当初的那个夫子一样。也许不会。但他们的境界会慢慢增长,最终达到与骁峰相当的程度。

没有嫉妒,只有祝福。

真正的儒士,是希望看到儒道的思想遍地开花。骁峰一个人能做的事不多,但有这些人的存在,思想的传播会加快许多。

私塾却没有再经历冷淡,所有人走后的第三天,又有五十人前来。这其中,男女老少都有。

骁峰宣扬的另一个思想是人人平等,儒道,为天下之道,不应该只有男子能学,只能是儒者谈论,人人都可以成为儒士。

所以,他们来了。

这其中,有许多原本就是儒士。不过,当他们踏进私塾的那一刻便将之前所学,全部抛弃。

时间流逝,春去秋来,十年时间再次过去。骁峰已经走到了知天命的时节,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眼睛依旧明亮。

经过岁月的洗礼,智慧沉淀在眼中。他虽然只是凡人,但天地都在心中。那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大志,也是心系苍生的大爱。

任何生灵在他眼中都是同样的可贵,应该受到尊重。当然,也不会有生灵更高等,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

十年时间,他迎来了十批求学之人,也送走了十批欲寻路之人。最先走的那批,没有人回来,但他知道,他们必定是走在正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