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84年9月。在9月初,每当李华勇在工地巡视的时候,他突然多了一个尾巴。

这条靓丽的小尾巴,那自然就是雷雨彤。由于她即将进入大学学建筑,用她父母的话说,现在就要到工地上去体验体验,好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行业有个初步印象。

这个让雷雨彤提前“体验生活”的重任很自然的落到李华勇身上。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虽然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众多,但大家基本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管安全的管安全,管质量的管质量,施工员负责施工,技术员负责技术。真正管全面的除了项目部几位领导外,好像就只有李华勇一个人。

以李华勇现在的位置,由于他管理着整个工地最庞大的一支队伍,虽然他并不是项目部的领导层,甚至整个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都可以对他发指令,但他的工作毕竟涉及方方面面,和整个项目几乎所有职能部门都能产生交集,这也是雷建军戏称他为“调度”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由他带领雷雨彤“体验生活”再合适不过。

第二个原因,也是因为这个项目的桩基施工已经接近尾声,随着度过最开始的磨合期,随着整个工程最高潮的通过,大家的配合越来越熟练,施工速度越来越快,整个工程的进展也越来越顺当。

建筑施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施工速度越快,施工管理人员的事情反而越少。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施工速度很快,说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很少。而施工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现在问题少了,那么施工管理人员自然也跟着轻松下来。

现在的李华勇就处在这种状态,所以他有大把时间带着雷雨彤在工地晃悠。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一个原因,自从那天晚上家宴后,雷雨彤好像对李华勇特别感兴趣,她特别喜欢和李华勇在一起。每次来工地的时候,她其实都不是和李华勇一起来的,要么跟夏明焕出来,要么跟邓超群他们出来,可是每次回去的时候,她基本上都是跟李华勇分手。

“。。。建筑学其实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啊,比如这样的桩基施工,你想做好这一类的工程,起码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的一些知识你要有所涉及,你看工程部摆的那么多岩土样本,技术员需要根据那些样本来确定一根桩能不能终孔,那么怎么确定呢?这就需要用到地质学的知识了。。。”

“。。。这一道工序叫做“清孔”,这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呢?这是因为在孔桩终孔和浇筑混凝土之间还有另外一个工作要做,那就是下钢筋笼。你知道下钢筋笼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孔桩里面又存在大量泥浆,在下钢筋笼的这段时间里,孔桩底部很容易形成一层很厚的沉渣,而一旦沉渣太厚,很容易影响桩基质量。清孔的作用就是要把这些沉渣清出孔外。。。”

“。。。我之前为什么说造泥浆是桩基施工最重要的问题,你现在应该有所理解了吧?泥浆水过稀,起不到护壁作用,泥浆水太浓,光是这个清孔问题就让你头疼,更关键是如何配置最合适的泥浆水?这是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这需要操作工人拥有丰富的经验。。。”

“。。。这些四四方方砖头一样的东西叫做“混凝土试块”,为什么要做这种东西呢?主要是为了质量检测,比如说这个工程完工以后,你怎么知道这些桩基是不是合格?混凝土的强度有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你总不可能在每根桩基上挖一块出来去做检测吧?这就是这些试块的作用,在每次生产混凝土的同时,都要做一批这种试块。大家就是通过这些试块判断这些桩基有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甚至判断你在施工中有没有偷工减料。。。”

面对好奇宝宝一样的雷雨彤,李华勇每次就是解答这样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那也要看是什么人啊。李华勇自然是信手拈来,随口而答,但听在雷雨彤耳中就完全不同。

像什么“岩体力学”,像什么“混凝土试块”,听着李华勇口中冒出来的一个个专业性词汇,那绝对是逼格满满啊,如果说这些话的人是雷建军或者夏明焕也就算了,可偏偏这个人是李华勇,那是几个月以前和自己一样坐在中学教室里的人。

两天之后,雷雨彤对李华勇的好奇不减反增,而且随着彼此熟悉,雷雨彤的问题也越来越八卦,越来越私人。

“勇哥你今年到底多大了呀?”

“这个。。。应该快20了吧,总之你叫勇哥肯定是不会错的。”

说实话李华勇还真不知道现在这幅身体到底是什么年龄。要知道现在连身份证都没有,想知道年龄只能去看户口本,而出来打工显然是不可能带上户口本的。至于根叔他们说自己18岁,李华勇认为这也不一定靠谱,因为咱们中国人报年龄的时候有“虚岁”和“实岁”的说法,李华勇完全搞不清楚按照“李家坳”那里的风俗习惯,根叔他们报的是“虚岁”还是“实岁”。

见李华勇在那支支吾吾,没想雷雨彤却愈发来了兴趣:

“那你的生日呢?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自己的生日总该知道吧。”

李华勇心中苦笑,这个。。。还真不知道。有心随便报一个吧,或者报自己前世的生日什么的。李华勇又觉得不合适,因为以后总归会有身份证这种东西出现的,如果让别人知道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日都乱说。。。

没有办法之下,李华勇只好这样回答:“喂喂,我说彤彤,难道没有人告诉你,随便打听别人的年龄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吗?”

“嗯?你说什么?”

看雷雨彤一副懵懂模样,好像完全搞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李华勇这才反应过来,类似于这样的观点,那还要等到“读者文摘”之类的杂志在国内风行,大家才建立起这样的概念。这类杂志有两个特点:一是心灵鸡汤,给大家灌输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第二是小资情调,在国内不遗余力的推广小资情调。

只可惜现在才是1984年,中国还并没有进入“小资情调”流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