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超龄插班生的父亲是一名心理学家,他自小听父亲说过不少关于动物和人类心理的研究。

有一天,插班生带了一张光碟回校,影片的内容在三战前一直都是心理学专业入门的参考资料,而他的父亲刻意找人修复了本已在战时损毁的光碟,使这段实验影片重现人间。

这影片记载了心理学家华生使用幼儿研究恐惧感的实验。

1920年,心理学家华生利用仅八个月大的,只会爬行的婴儿小艾伯特成为实验对象。

实验第一步,华生给了小艾伯特一个大白鼠。当时只有八个月大的小艾伯特对于小白鼠毫无惧色,更显得甚为兴奋;于是第二步,华生用锤子敲钢棍,发出巨响,这让小艾伯特产生了恐惧。

三个月后,当十一个月大的小艾伯特伸手去触摸大白鼠时,华生用锤子猛敲钢棍,发出强烈噪声,这吓坏了小艾伯特,他剧烈地抽搐,但华生没有停下来,继续猛敲钢棍发出巨响,小艾伯特开始紧闭嘴唇,身体颤抖;当华生第三次敲击钢棍时,小艾伯特终于趴倒在坐垫上,哇哇大叫。

华生通过反覆敲击钢棍使小艾伯特看见白鼠就大哭。

从此以后,不须敲击铁棍制造噪音,小艾伯特只要见到小老鼠就哭。后来不止白鼠,他见着兔子也哭,见着狗也哭,见着毛大衣也哭......

在影片的最后一幕,华生戴着圣诞老人面具凑到小艾伯特的面前,孩子随即惊恐地睁大眼睛,撕心裂肺地哭起来——这孩子对于毛茸茸的东西的恐惧感已扩展到圣诞老人的白胡子。

这场不人道的实验只是为了证明人类的恐惧感是可以后天形成的。

短短几分钟的影片使亚述毛骨悚然,他不敢想那个未足岁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变成怎样。

然而当亚述转头望向其他同学,他才明白这世上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并不相通:那一双双闪着精光的眼眸写满了跃跃欲试,这些武校学生们就像发现了新奇的玩具一样兴奋。

倏忽,亚述与插班生的目光对上了——也许就是那一眼让他成为了插班生的实验目标。

人与生俱来就带有某种读心术,小孩子知道挑和善的人撒娇,他们自然也知道什么人是可以欺负的弱者,什么人是应该追随的强者,而狼族人在这方面的天赋尤佳。

所以,插班生很快便成为了班上的孩子王;而亚述成为了孩子王的实验品。

第一次的实验是怎么发生的呢?亚述依稀记得那天下着滂沱大雨,忘了带伞的他站在校门的檐蓬下等候哥哥来救驾。

然后,几个小孩又拉又扯的把他拖进了没人的教室。在几个同学按着他的手脚时,插班生提着一头鸡出现在他面前。

那头鸡被插班生抓得急了,便慌张地拍着翅,乱啄乱叫的,在混乱中啄了亚述的脸好几下。

被鸡啄的感觉有多痛?在亚述的记忆中,那是电击般的痛楚。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因为插班生拿着电击棒击往他的腹部。

但是,对于当时年仅五岁的他而言,他无法理智地分出两者的差别。他只知道痛,那种痛楚使人全身发麻,使人无法思考。

后来,哥哥来接他时,他什么都没有说。

回想起来,亚述只能说当时他太小了,而插班生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是那样强大的存在,所以他轻易地相信了别人的胁迫,一直哑忍着,甚至不懂得求救。

受害人的沉默往往只会助长加害人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