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完情报机构“研究局”的初步重组之后,戈林就继续前往他控制之下的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赫尔曼·戈林矿业-制钢工厂”。

这家工厂是赫尔曼·威廉·戈林借助自己担任德国经济部长,和经济部四年计划执行机关的实权领导人的时候所创办的。

在1938年7月时,扩建为“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变成了一家集矿业、制铁、武器、机械、内陆水运等部门的工业巨头。

地位仅次于法本公司和联合制钢,甚至还有比这两家老牌企业要强大。

戈林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他要重新整顿这一家“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让他变的更加财源滚滚,和拥有更加多的新式武器装备的工厂。

在二战爆发时期的赫尔曼·威廉·戈林是一点也不穷困的,他是希特勒的大红人,而且还是借着和希特勒的特殊关系,而大量的地敛财。

同时他也是一个手握实权的皇太子,最起码整个德意志的航空军都是由他来管理和控制的。

所以在后世很多人的面前感觉戈林只不过是一个贪污腐败,奢华无度、古怪荒诞,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又没有什么才干,像个小丑以及还是一个吸毒分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害怕。

而事实上赫尔曼·威廉·戈林不但拥有上述的缺点,同时也拥有温文尔雅、贵族气质,精明能干、足智多谋等优点。

要不他也不会从一名底层飞行员,逐渐成为只手遮天一般的二把手。

特别是在1937年10月,为了垄断资本家对中小企业主的吞并,和从纳粹政府扩军备战政策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因此希特勒的纳粹政府颁布的“改革股权法”,全面解散资本在10万马克以下的股份公司,禁止创办资本在50万马克以下的新公司,拥有时间让德国的股份公司从1933年的差不多一万间个减少到1941年的五千间左右。

而在希特勒这个让小中产阶级痛苦不已的“改革股权法”里面,一批纳粹头目摇身一变成为新财阀,而赫尔曼·威廉·戈林集团就是其中最著名和最典型的代表。

同时他所成为的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也是聚财最庞大的公司之一,它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珅大贪官的翻版。

当然除了他之外还有梯森、伏格勒、西门子、波施、施罗德,克虏伯等公司,也有参与在内成为像戈林一样的垄断大资本家和打财阀。

因为为了使大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33年7月15日成立了由12个垄断巨头和5个纳粹头目组成的“德国经济总委员会”,负责指导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经济法令,决定企业人员的安置,掌管原料的分配和财政预算等等。

而且这个组织还是希特勒后来颁发的“改革股权法”,以及卡特尔化制度进行推广来强制实行让小企业被大企业吞并的罪魁窝手和推动手。

当然在这种大吃小的罪恶勾当之中,最渔翁得利的人就是赫尔曼·威廉·戈林在1937年7月建立的赫尔曼·戈林康采恩,把拥有60亿马克资本的100个以上的公司控制在自己手里,成为了亿万富翁。

当然除了他成为亿万富翁外,戈培尔、罗森堡,甚至希特勒本人,也都成了亿万富翁,戴上了财政大王的桂冠。

对于后世这些众所周知的历史资料,正在乘坐汽车前往赫尔曼·威廉·戈林建立的赫尔曼·戈林国家工厂等企业的时候,他正在回忆着,和思考着如何重组。

想了良久之后,他的第一个要改变的事情就是要改变他现在所拥有的企业内部的人员构造,重新将没有用的人给去除掉,将有用的人才留下来,并且加薪重用。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说,要想自己的公司和企业能够长久的成功的话和能够快速运行发展的话,那么人才就是它的第一条生命线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