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城俞家子孙世代出仕,能读书亦善经营,绵延百年下来,已成为荆城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

城中一条宽阔大街据说就是前代一位俞家族长出资修筑,取吉庆有余(俞)的谐音命名为吉庆大街。俞家老宅就在这吉庆街上,锦绣朱门,巍峨府第,看着十分气派考究。

这日上午,一辆华丽的彩络马车缓缓驶入俞府侧门,到了二门外,马车停下,先跳下一粉一紫两个丫鬟,放下车凳后,两个丫鬟从车中扶下一个□岁的小女孩。

二门上等着的赖妈妈带着几个人围了过来:“姑娘。”

扶着俞宪薇的小丫鬟照水很古怪地察觉到自家姑娘的身子瞬间变得僵硬,她有些疑惑地看过去,低声道:“姑娘……”

俞宪薇撇开照水的手,独自慢慢走上前,用最大的自制力勉强扯动嘴角露出一个笑:“赖妈妈。”

赖妈妈身边一个穿玫红比甲头上插着嵌宝珊瑚珠金簪的大丫鬟上前两步,上下打量了俞宪薇一番,笑道:“这位就是咱们六姑娘了吧。”

赖妈妈忙笑道:“正是呢。”又对俞宪薇道,“这是老太太屋里的珊瑚姑娘。”

俞宪薇略点了点头:“珊瑚姐姐。”

“姑娘客气,我可不敢当。”珊瑚一笑,一路说笑着,引了俞宪薇一行人往俞家正房而去。

最初的俞家主宅本是个四四方方的五进院落,高屋敞轩,层次分明,屋后还有一片大花园供人游乐,极舒服自在,到后来子孙繁盛,屋子不够住,便将周围的地买了下来,以主宅为中轴,两边各建了两座三进小院,主宅后还有一座,共仁义礼智信五座院子,每座院各有跨院,互相有穿堂走廊相连,这样,既显得各自独立,又能彼此联系,而居中的大家长则能欣慰享受子孙环绕的乐趣。

现如今俞家三代同堂,主宅正房里住着大家长俞老太爷和俞老太太,东北院、东南院分别住着大老爷和二老爷两家,俞宪薇一家则分在西北院,西南院本该住着六老爷俞宏岓,因他尚未娶亲又参军出征在外,院落里只留着些下人和几个通房妾侍守屋子。

俞宪薇曾在这里生活了六年,这些事情再清楚不过,但此时她只是一个刚回家门的小孩子,能做的只有抿紧嘴巴看着眼前的路,并不多问一字。珊瑚见她神情自若,见到家中富丽也并未新奇地四处张望,显得很是稳重,不由心里暗暗称赞。

过了一处穿堂,甬道尽头是五间大正房,珊瑚引着俞宪薇往东次间走,到了门前,一个小丫鬟笑着打起帘子,口中笑道:“六姑娘来了。”

迎面便是韵远悠长的沉香香气,香味并不浓重,甚至并不完全是从地上摆着的紫铜狻猊香炉里氤氲而出,这香气也来自墙壁、房梁、屏风、座椅、地衣甚至来往的每一个人身上,这是经年累月的熏陶沉淀而成,就如同古玉上被摩挲出的圆润包浆,承载着岁月和历史,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证明。

屋内花团锦簇,当中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身边,各色穿锦着绣的太太和年轻姑娘们济济一堂,气氛融洽和谐。

见她进来,众人的目光齐齐扫了过来。

“这就是咱们六姑娘呀,真是好模样儿,弟妹好福气,膝下这一双女儿都是粉雕玉琢,叫人羡慕得紧。”二太太王氏快人快语,当先笑了出来。

坐在她下首的小古氏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仍旧温婉笑道:“二嫂谬赞了,二丫头和三丫头两个,端庄秀美,我也喜爱得紧呢。”

听上去只是普通的礼节往来,但听到王氏耳中就多了重意思,她亲生的只有一儿一女,二老爷另有一双庶出的儿女,虽然名义上都要叫自己一声母亲,王氏平素就不喜欢别人将庶子庶女和自己亲生的儿女相提并论,小古氏这话正犯了她的忌讳,王氏心中颇为不喜,但碍于此时情形,不能发作,只得按捺下来。

小古氏也不多理睬她,起身走过来携了俞宪薇的手,慈爱笑道:“宪姐儿,跟母亲去拜见老太太。”她身边,年方八岁的俞明薇也跟了过来,眨着一双明秀的眼睛看着俞宪薇:“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