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各家都有了闲钱,也有了空闲。王友发的婚事就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天,老王家人就开始忙活王友发的婚事。

因为人家李家人说了,彩礼可以不要,但李二妞是老王家明媒正娶的妻子,就得按照正式结亲的形式来,办得风风光光的,一样程序不能少!

于是老王家就按照农村人家娶亲的程序,纳吉,文定,娶亲的,一样样的开始了。

而且,娶亲吗,就得有喜气洋洋的样子。

便又是买了大红纸张,请村里的巧手婆婆和媳妇们剪窗花,剪门帘;又是请村里识字的秀才写喜联的。

很是花了一些钱。

——对这一点,乐儿就有点不明白家里。

按说,四叔王有财也是读书人啊,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马上就要考童生了试了。老王家怎么写个喜联还要请别人代笔呢?

当然,这些还不算完,还得再请人裱糊新房。

因为新房吗,就得有个新房的样子,总不能显得破破烂烂的。于是又找了城里的裱糊匠人来家糊房子,把家里的房子糊的亮亮堂堂的。这又是一笔工钱,还有纸张钱,浆糊钱也都是一块算的。

两项过去,就花了三、四百文钱了。王有喜和王友发赚回来的钱就去了大半了。

再有就是置办喜饼和大白鹅,到老李家文定。

穷人吗,不能几担子几担子的置办彩礼,但怎么也得有一担子喜饼和一只大白鹅吧?

这些老王家都没有,也得花钱去买。

于是,流水的一下又去了二百多文钱去。

这三样,就把王有喜他们的钱,全部花光了。

结果,事情就办到了一半,没钱了!

可是,谁家办亲事,还能等他们赚了钱,再接着办的?

这一撂下,可就全废了,王友发娶媳妇的事情,就不知道要拖到猴年马月去了。

没办法,王老汉和安氏只得从公中出钱。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几百斤出去,换了六、七百文钱。接着办喜事。

这会儿,就得轮上找花轿,请鼓手的事情了。

可这花轿,村里人谁家没事准备这个东西啊?就得去城里轿子行去租。

结果人家一听说是办喜事,把价钱就要的贼高贼高的,还说是惯例,一下就要五钱银子一天。

五钱银子啊,就是五百文,价钱一喊出来,就把老王家人给吓的,当场就仰倒在地上,差点起不来。

结果轿行的人就笑,说这是最便宜的花轿钱了,要是那好的,上档次的花轿,一天至少得花三两银子呢!

没招,老王家人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因为,他们就有五百文钱了!

若是都租了轿子,这以后的婚宴钱,还有其他的零碎费用,可就没有了。

最后,只得厚着脸皮跟亲家商量,说用椅子抬也可以的,以前人家结婚也有这个习俗的。也不打脸。

可是,用椅子抬,都是在夏季娶亲才这么办的,现在都到冬季了,新娘子大冬天坐的高高的,还露在外面,那不得冻坏了?

李家人就不同意。

老王家人就充分发挥了死皮赖脸的本领,硬是赖在老李家,不知道为什么,竟然好说歹说的给说通了。

李家就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