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睡意的男人, 在几声乌鸦叫后彻底清醒了过来。

或许不应该用清醒来形容;布吕歇尔起身坐到床边,踢响脚边的空酒瓶。窗外吹来一阵夜风, 将他身上淡淡的酒味吹散了一些。

他把手伸向床头的柜子;上边摆着好几个满的金属扁酒瓶。他随意拿起一瓶, 刚要打开盖子,又抿着嘴放下。

如果是往常,这几瓶都不够一个晚上。但现在法国人兵临城下,他不能让酒精冲昏了头脑, 只好小酌一点暖暖身。

“这些狡猾的法国佬!”

他烦躁地抓抓头发。

法国骑兵或许也知道自己势单力孤, 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击,而是以小队为单位, 时不时地靠近工事。他们也不恋战,只是偶尔放放冷枪, 一看普鲁士军要组织起反击,就立刻撤走。因为骑着马,退得也快。

普鲁士这边虽然没有吃败仗的危险, 但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甚至还被这样的骚扰弄得疲于应付。

布吕歇尔被闹了半天, 不由得大怒。反正法国佬不敢发动攻击, 己方又不敢打出去, 他就一不做二不休, 命令民工继续修筑未完成的工事。一开始工人们也不肯,但被他的鞭子硬逼上去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法国人果然没打上来,便终于放了心。反正只要法国骑兵靠近一些, 他们就蹲在工事后面躲一躲就是。

“这些法国娘娘腔到底是什么打算?”

试探也不需要重复来重复去;这个样子,像是要消磨普鲁士人的士气,搞疲劳战术。

但这种方法,对法军的消耗也很大。这样不消停地出击,没有人可以真正好好休息;疲劳不是目的,疲劳之后的打击才是目的。

虽然士兵被敌人弄得战意低迷,但布吕歇尔等军官一点也不敢大意。激励也好惩罚也好,他们不停地使出各种方法,让手下人打足精神。

他的心情,就像那个流行笑话说的那样:等待第二只鞋子落下。

根本没办法睡好。

他穿上外套,带上武器,叫上在外边和衣休息的侍从兵,出门上马。

他们驻扎的是临时征用的地方,原本是一家旅馆。门口的卫兵冲他敬了个礼;一切既安静又平常。

他们打马去看防御工事,值夜班的下属报告了情况:入夜以后,法军骚扰的频率下降,只零零星星来了两三次,看来也是要休息。

布吕歇尔心情稍缓,见一切无恙,准备离开;又心血来潮,决定绕城巡视一圈再回去。

虽然不像巴黎那样的大城市整夜不睡,杜伊斯堡自开发之后,也渐渐抛弃了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据说在港口区,常常有船在深夜中到岸,也有船不到凌晨便离开。码头工人忙着装货卸货,常常两班倒。

现在是非常时期,实行宵禁,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是看不到了。布吕歇尔经过河边,看到黑压压的连片建筑,不由得撇撇嘴。

越过莱茵河,对岸也仿佛沉睡在夜幕之中;和东部城区一样,仿佛又回到五十多年前的夜晚。

星光下,布吕歇尔任他的马沿着河边散步良久,都看不到对岸的一点灯光。

他皱着眉头,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对岸城区没有被占领,自然也没有宵禁;就算是战争中气氛紧张,晚上怎么可能一户灯光都没有?

是巧合?还是……

布吕歇尔心脏突突急跳。

“走!回司令部!”

他准备回去问问,西侧有没有消息传来。

假如法军在西侧,必须早做准备。

幸好为了防止法军从河上过来,他们已经事先把可以通行的桥炸掉;所有大中型的船只也都处理了:或者转移到东岸,或者赶到别的城市,不肯接受安排的就干脆弄沉。如果一支军队要想过来,即便能找到一些小船,也远远不够,必须到别处找;或者收集材料搭建浮桥;这都需要时间。

忽然,水面哗哗作响,河边仿佛有什么动静;但很快又归于平静。侍从兵看着河面,面露思考。

“少校,你看!”他指着河岸。因为没有喝酒,他看得更清楚一些。

他的少校眯着眼睛细看,只见到什么大块的东西在移动。

“有人!”侍从兵的声音尖利起来,“有人在那边搭浮桥!”

“浮桥?”

“是啊。难道是附近居民觉得过江不方便,晚上偷偷修桥?”他还没想到敌人可能来了。

布吕歇尔一个激灵,只觉得一阵冷风灌进大衣里。这两天“惊喜”太多,他忍不住想,等处理完这摊子事,一定要把自己灌到栽倒为止。

“他们搭桥的速度好快。”侍从兵惊讶地说。

少校已经下了马,压低身体,屏着呼吸,放轻脚步。

“去看看。”他低声说。

等靠近一些,看到黑夜中移动的一个个轮廓,他才知道侍从兵说的“快”是什么。

布吕歇尔知道架设浮桥的工序:拿两条粗缆索,先在一边岸上锚定一头,驾小船或者游泳,带着另一头到对岸固定;这两条缆索就是浮桥搭建的基础。莱茵河宽超过350米,加上岸边延伸部分,绳索要400米长左右;短时间内很难赶制出来。假如缆索质量太差断裂,浮桥被水冲垮,更是得不偿失。

下一步,是把能够漂浮的物体相连固定在钢索上;有用小船的、用浮箱的、还有皮囊的。

而后在相连的浮体上铺设木板,方便行走。

然而,他现在看到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