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倾六年,十一月初七。

这一天是皇长子闻人既明的三岁生辰,也是册封太子的典礼。

原定同时举行的封后大典临时取消,文武百官都把自己当哑巴瞎子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提,上朝时只带耳朵,生怕一个不小心戳到皇帝的心尖引来杀身之祸。

谁不知道昨天那个倒霉的兵部侍郎硬是要揭皇上的逆鳞,结果被当庭杖杀的事?

帝王起居注中对这段记载很模糊,但事实真相是这样的。

国境交界处的那一幕实在影响太大关注的人太多,想隐瞒也瞒不住。

消息很快就以最快速度传遍天下,天下震惊的同时对这个消息的真假也生出怀疑。

毕竟赫连若水的名声太响亮,想要她性命的人不计其数,但从来没人成功过。不说其他,就说云国内部,早年她在朝为官时,就有很多人私下里流传各种版本的“赫连若水死了”之类的消息,消息里赫连若水的死因可以说五花八门天花乱坠一种比一种精彩纷呈,但每次消息传出来不久就会被证明这是假的,赫连若水还活得好好的。时间久了大家对这类消息都麻木了,这种消息传出来除了让自己在幻想中过个干瘾,其他的啥也没有,不过自己闲着没事幻想一二求个自我的心理安慰。

心理安慰也就那么回事,如今大家都不求了,这类消息才少点。

所以如今这消息传出来,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消息是真的?

于是所有目光自然而然地集中到闻人岚峥身上。

闻人岚峥正在准备儿子的册封大典,没空管那些流言蜚语看好戏的目光。

偏偏有人不甘心,觉得钰贵妃不在,正是他们劝谏的好时候。

御书房里跪着不少大臣,正滔滔不绝地劝说皇帝三思而行。

起因是沈瑜拿来册封太子礼的具体流程请闻人岚峥的过目,顺带请示封后的事要怎么处理。他相信不管钰贵妃在不在,这皇后肯定是要封的,区别只是什么时候办仪式。

这请示深得帝心,闻人岚峥接过礼册,随便翻了两页,淡淡道:“金册金印之类该准备的都准备好,明发天下封后一事。至于册封大典,等皇后回来再举行也不迟。”

“是。”沈瑜低眉敛目恭敬答。“那皇后的封号……”

“就叫‘长宁’吧!”闻人岚峥稍作沉吟,一锤定音,“这个封号,她会喜欢的。”

沈瑜垂眸。“微臣遵旨。”

此时跪在旁边的大臣们再也忍不住,纷纷开腔,其中说得最热闹的就是新上任的兵部侍郎。

“皇上,封后大典取消合情合理。可钰贵妃娘娘已逝,册封皇后只需追封即可,无需另行准备,何况长宁封号不合礼制……”

一人开口,后面的立即络绎不绝跟上。

这些人从只需追封钰贵妃为后即可说到选秀,再说到皇家子嗣繁衍,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可谓字字珠玑。

说这话的多半都是不死心想再送家中适龄女儿入宫,博取泼天富贵光宗耀祖的。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独宠钰贵妃的事,但都不愿意相信有皇帝这么情有独钟的,加上那位钰贵妃娘娘的名声实在太响亮,多半都选择性地认为皇上这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不得不为。但如今赫连若水都死了,皇上应该不用再委屈自己了吧!

闻人岚峥登基六年,早练就帝王城府,从头到尾都含笑微微神色如常,似觉得他们主意不错的样子,听着大臣们滔滔不绝的言论。引得那些建言的大臣们越发亢奋,以为终于得了帝心。

沈瑜头垂得更低。

赫连若水入宫,先为贵妃封号“钰”,取“珍宝”之意,再为皇后号“长宁”,取其家族名头,两个封号都是帝王亲自拟定,不准任何人插手,其中的心意已显而易见。

偏偏有人不信邪,非要挑战帝王底线,这不是嫌命长吗?

阳光下闻人岚峥眉目如画,唇角微扬,一抹弧度不胜惊艳,看着却让人觉得全身都有点寒。

“你们都说完了?”他声音甚轻柔。

群臣噤声,屏住呼吸,官场老油条们对危险都有一种敏锐的直觉。只有那位最先挑起话头的兵部侍郎还在就“论纳妃的十八大好处”口若悬河,并顺带攻击兰倾旖。

“臣等明白皇上对钰贵妃情深意重,但贵妃已逝,旧人难归,皇上当为皇室计,为天下计,后宫空虚实在不像话,传至他国,实在有辱我皇尊严名声,还请皇上回头是岸……”

闻人岚峥望定他,唇角慢慢绽开一抹森然的笑。

“追封为后?不合礼制?”他语气柔和。

众臣想点头又不敢,只好眼巴巴看着他等候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