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面面相觑,随行人员满脸肃穆,一条不算长的街道,众人觉得比他们以前走过的路加一起都长。

越过城门,三阿哥神色复杂道,“我们没做什么吧。”

“我们什么也没做,只是尽职尽责。”胤禛面无表情地回答。

三阿哥起初惊愕,而后开心,随着渐行渐远,百姓的呼声再也听不到,三阿哥又觉得羞愧,他觉得自己为民做的太少,到现在,只剩下五味杂陈。

胤禛的心情和三阿哥差不多,而照顾他们保护他们的人只觉得与有荣焉。一行人就带着这种心情回到京城,迎来了冬至。

两人回宫复命,非常默契的遗忘掉,他们离开临汾时百姓夹道相送那一幕。可是康熙不信四阿哥会按规矩办事,所以哥俩前脚出宫,他就把随行侍卫招来问话。

胤禛下了封口令,侍卫们搞不懂明明好事四阿哥要干么藏着掖着,虽然想跟朋友家人嘚瑟分享,却不敢开口。

皇上问起,侍卫们得了圣谕,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从四阿哥斩杀官员,到百姓相送,与有荣焉的结尾,“两位阿哥还担心人心浮动,百姓容易受人挑唆,奴才当时偷偷看一眼,有的百姓都哭了,他们一定非常舍不得两位爷离开。”

康熙和太子面面相觑,“确定不是山西的地方官员强制百姓去送的?”

侍卫瞪大眼,不敢相信,“皇上你怎么这样想?”仿佛康熙说了很侮辱人的话,“街上连一名衙差都没有,只是几位看起来很有学识的先生组织的,如果不是百姓自发的,他们怎么可能排排队站好。”

康熙一噎,挥手让侍卫滚蛋。他潜意识里担心胤禛在民间的声誉高过太子,所以一直放任有损胤禛声誉的流言,然而,山西一行,居然受到当地百姓跪地相送。

待门关上,康熙望着太子,动动嘴想说什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太子晒然一笑,“胤禛好样的,儿臣就知道他去赈灾最合适。”

这不是康熙想听到的。

太子又说,“胤祉这几年一心做研究,没想到能和胤禛配合的这么好。”

康熙心塞,太子到底知不知道他担心什么?

太子当然知道,而侍卫还说胤禛把事情推到康熙身上,虽然大多数山西人知道两位皇子谦虚,可胤禛当即表态了,还要他怎么讲。

说民心向着四阿哥,但他不在意?扯淡不是么!怀疑四阿哥趁机拉拢民心?这更扯得没边,胤禛想拉拢民心根本不用去山西,百香齐飞楼在胤禛支持下,这些年收养的孤儿足够为胤禛赚取好名声......汗阿玛一天到晚闲着没事?瞎琢磨什么。

话说回来,胤禛若对他的位子感兴趣,他能拦得住么?除非把四阿哥的跟班们都关起来,不然别想。

太子想的开,当即表示,一天没见小儿子,回家看儿子去。

康熙心梗,真想给他一巴掌,他为了谁!?

太子爷表示不知道,也许为了自己。汗阿玛正值英年,搞不好怕胤禛一脚把他从龙椅上踹下去,反正不会是孤。

于此同时,听到魏珠儿的讲述,尼楚赫也说,“爷,百姓跪地恭送,组织者还是视咱们为野蛮民族的汉家大儒,这在大清入关以来也是头一份,有点过了。”

“爷又不知道。”胤禛说,“我都没让官员送行,结果还有这一出等着我,让我怎么办。”摊摊手,毫不在意。

“可是太子在意。”前世功高震主,后来又干掉太子自个上位的人表示,“太子一定很不高兴。”

胤禛眉头一皱,看到她眼里的关心,松开眉头,耐着性子解释,“二哥没有不高兴,爷知道福晋担心我,不过你放心,当时三哥也在场,按年龄二哥也会先找三哥谈话。”

“可是按主次,太子会先找你。”尼楚赫道,“三阿哥只是从旁协助你,在爷出发去山西时皇上亲口说的,文武百官是人证。”

胤禛还想解释,看到顾问行进来,笑道,“福晋别再担心了,随爷去接旨吧。”

尼楚赫心里一突,顺着他的视线看清来人,脸色大变,忙问,“顾公公怎么这个时候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