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晌午吃的晚,这会儿正在外面散步,见胤禛过来,“你一天跑来好几趟,户部没事了?”

胤禛:“遗音想出宫,儿臣去跟额娘讲一声。”

康熙一想,“遗音?她出去干么?”

“嫁人啊。”胤禛道,“太子二哥也见过她男人,就是去年去山西的戴铎。”

“朕听老八讲过,是个人才。”康熙想到遗音和绿绮接管毓庆宫内务,毓庆宫再没出过乱子,遗音又是他拨给太子的,“内务府早几天送来一批瓷器,里面好像有对粉彩镂空瓷瓶,顾问行,给遗音送过去。”

“儿臣替遗音谢汗阿玛。”胤禛躬身道。

康熙摆手,“你既然揽了这事,好好办。”

“儿臣知道,遗音是第一位还在宫里就嫁人的管事姑姑,儿臣不会让她失了皇家颜面。”胤禛又跟康熙说几句家常话,见顾问行小心翼翼地抱着瓷瓶跑出来,“我待会儿得去毓庆宫一趟,给我吧。”

顾问行道声谢才递过去。

胤禛拿着瓷器找到遗音,又把戴铎写下的誓言给她,“怎么样?”

遗音眼里泛泪花,“谢谢四爷。”

“哭什么,这是好事。”说完便去景仁宫。

太子身边四大宫女,另外两位先后被皇贵妃找理由打发出宫,毓庆宫这么多年也换好多茬宫女,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遗音和绿绮,可见统摄六宫的皇贵妃对她们多放心。

皇贵妃退下手腕上翠绿的镯子,让怀菊给遗音送过去。后宫嫔妃多少听到点风声,毕竟太子妃怀孕期间遗音就是她的代言人。

她要嫁人,六宫嫔妃都送件礼物,大到玉佩,小到金戒指,等遗音在胤禛府上住下,整理箱子时,比她这些年存下的东西还多,遗音简直哭笑不得,真不知该怎么谢胤禛。

遗音九月半出宫,婚期定在十月初,她有二十天时间为自己准备嫁妆。由于遗音还有亲人,婚礼前第五天,遗音回家了,她家人误以为她才从宫里出来。

遗音家在京郊乡下,她突然归家惹来一村人围观,接着又听说她嫁人,四十三周岁的女子还嫁人,又惹来一堆闲话。

遗音的父母六十多岁,看起来很老,一直觉得对不起自卖入宫的长女,即便全村人议论纷纷,两位老人依然拖着年迈的身子跑到城里给她置办嫁妆,回到家又去求村里最有名望的人为遗音主持婚事。

晚饭时分,遗音见父母没回来,便问弟媳妇。遗音的两个弟媳妇嫁过来时,遗音家里只能算一般,那时遗音还没穿到清朝。

后来在遗音提点下,又有银钱帮衬,遗音娘家这几年俨然成为村中种粮大户,后来又把家里最有出出息的孩子送去西洋学院,村里说闲话的那些人不乏眼红她家。

两个弟媳妇非常敬重这位长姐,虽然知道遗音在宫里不受重用,如今又嫁给一个小官,即便六品官员京城一抓一把,两人也替她开心,只要遗音高兴。

听到遗音的问话,就说,“爹娘出去有点事,我给他们留饭了,大姐饿就先吃吧。”不希望遗音担心。

可小孩子藏不住话,遗音的侄女只有五岁,没等爹娘说完就嚷嚷着爷爷奶奶去谁谁家里。

遗音不太懂这边农村的规矩,“去他们家干么?”

她弟媳妇见“事情败露”,便说,“爹娘想请老秀才公给大姐主婚。”

“啊?干么请他?”遗音说出来,猛一停顿,原主父母希望她风光大嫁?想通后遗音笑了,“大弟,去喊爹娘,告诉他们有人给我主婚。”

遗音的弟弟不动弹,先问清,“谁呀?”

以前家里穷的吃不上,别说读书习字,秀才公在他们眼里可以说是他们认识的人中最有身份的人。

遗音要嫁给秀才,当然请秀才公来主婚最好。

遗音道,“四贝勒府上的人。”

“四,四贝勒?”一家人大惊,“就是,就是那个最最厉害的四皇子,谁都怕他的四贝勒?”

没想到四爷在外的名声这么响亮,看到大侄子目瞪口呆,遗音点点头,“是的,比村里的老秀才如何?”

遗音的大弟猛然站起来,“这怎么能比,听说四贝勒门口的狮子都有灵性......”嘀嘀咕咕往外跑,遗音喊住他,“别乱嚷嚷。”

“知道,知道。”说完再次往外跑。

瞬间,遗音被弟媳妇、侄子和侄女团团围住,争先恐后问她怎么认识四贝勒府上的人,四贝勒是不是像人家说的那样,高丈二,人如罗刹,普通人被他瞪一眼就要命。

遗音哭笑不得,到底怎么传成这样啊。明明此地离外城不过三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