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旧燕之地,除了幽州的拓跋仪,也只剩张兴的人马了。

因为之前冯拔向拓跋珪称臣,所以拓跋仪的五万军队始终驻扎在幽州,若不是慕容超突然出兵,拓跋仪还是不会动的。

但现在拓跋仪为了追赶慕容超,已经挥军杀入燕国腹地,若不是突然遇到晋军,说不定这个时候已经打到广固了,这么便宜的事,谁看到不上啊?

晋军闪击慕容超,并全取山东半岛的消息,很快被拓跋仪送到拓跋珪的手中。

看着手中这份奏报,拓跋珪不由暗自叹了口气,他已经与晋朝皇帝交手两次,深知那是个不动则已,一动必将势若雷霆的人。如今既然已经出兵,显然不可能只停留于慕容超的地盘。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拓跋珪应该命令拓跋仪全力救助张兴,可问题是这个时候还能不能来得及不说,拓跋仪也只有五万军队,能挡住晋**队吗?

对路强这个老对手,拓跋珪不是不想一举战败他,只是先前两次的无功而返,已经让他在国内大失威信,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不是与路强争锋,而是要稳固自己的地位。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拓跋珪给拓跋仪去信,要他退回幽州,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张兴,如果实在事不可为,也要保存好实力,并在幽州站稳脚跟,为他将来率军南下打好前站。

拓跋珪也算得上是路强的知己了,就在拓跋珪给拓跋仪的回信还在路上的时候,檀道济已经率军突破长城防线,直扑中山城下。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很多时候计划都是没有变化快的。兵不血刃地占领广固之后,路强就改变原来小动的计划,进而要全取旧燕之地。

另一路晋军在时延祖率领下,夜袭壶关,并一举破之,随即大军直扑旧燕地的最后一座大城、翼州。

可以说,先前晋军的动作,不过是战前美点,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

路强的战略意图很明确,一是彻底消灭燕国,二是将拓跋珪的人马赶出长城。为此他调动了三路、共计二十余万大军参战。

此时的中山,在经过冯、张的火拼之后,已经变得满目疮痍,军队倒是不少,还有五万可战之兵,可问题是军心没了。

晋朝大兵压境,原本还陈兵黄河与晋军对阵的拓跋仪,在知道晋军突破长城防线后,唯恐腹背受敌,已经一溜烟跑回幽州了。

这样一来,中山就已经是座孤城,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还有何军心可言?

在檀道济十万大军围困中山的同时,文处茂跟着拓跋仪的屁股,也渡过了黄河,不过为了不被拓跋仪伏击,所以他军队行进的速度并不快,但他的目标却很明确,那就是此次战役的最后一个目标、幽州。

时延祖的军队同样在轻取翼州后,也开始向幽州挺进。

这还是路强第一次主动向魏军开战,他记得很清楚,在宋朝时,就因为没有燕云十六州这些天然防护,辽、金铁骑才可长驱直入。

所以他必须将魏军彻底赶出长城,为此,徐道覆已经在辽西登陆,可以说,如果拓跋珪不派兵救援,拓跋仪的五万军队,将被二十余万晋军团团围在幽州。

在这个关键时刻,拓跋珪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以为路强只会止步在中山,不会进攻幽州,因为之前晋军还没有主动出击的先例。所以他没有立刻派兵救援拓跋仪。

确实没有这个先例,不过随着晋朝国势日强,这不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路强命韩延之坐镇洛阳,他亲率一万黑豹亲军赶往幽州前线,这一万黑豹亲军都是清一色的骑兵,都是从各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同时装备也是最好的。

在这样一支军队面前,即便是拓跋珪的近卫军,也不见得能讨到好去。

路强甚至没有率军去中山,因为他知道,那里的战事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檀道济十万大军围困中山,不过他并没急着攻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是蠢办法,他的军队还要参加赶走魏军的战役,所以他不想有太多的损伤。

大军围城之后,檀道济命人传话给张兴,他有十二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明早太阳升起的时候,若再不投降,就开始攻城。

事态变化实在的太快,以至于张兴还没反过味来,晋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怎么办?抵抗,估计是没什么意义,以现在的军心战力来说,根本不可能挡住晋军的进攻。

到了这时候,张兴也明白,魏军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可要他投降,他却还有些不甘心。

张兴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是他甘不甘心的问题了。

刘嗣女在干掉冯家两个主要成员之后,并没有急着离开中山,而是以他特殊的身份,同张兴手下的一些将领搭上了关系。

大难临头各自飞,那有人愿意跟着张兴一起灭亡啊?

就在张兴还在考虑降不降的时候,他手下将领已经打开城门向晋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