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故意挑唆道:“荀大人乃是颍川名士,自幼饱读诗书,当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初董卓乱政之时,舍弃一番家业追随袁公,不曾想此人虽名声响亮,却一庸人而,不堪大用,故弃之;转而追随小有名气之曹公,在下着实佩服荀大人。慧眼识人,当真是天下无双。”

荀彧只是撮撮山羊胡,仍旧平静如水,不骄不躁,真有大儒风范。

刘备继续说道:“如今天子身在许都,再不是昨日董卓、李傕等辈手中之玩物,这或许是一种幸运,荀大人欲助曹公成就齐桓晋文霸业,扬名于史,此亦人之常情也。

然此时绝非周天子之时可比,自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皇室便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曹公此时奉天子以令不臣,却不保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高祖基业很可能就毁于曹公之手,而荀大人便是帮凶。”

自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天下乱作一团,高祖帝斩白蛇起义,历经艰险一统天下,武帝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再一次兴盛起来。

像荀彧这种饱读诗书的儒士,更是受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束缚,他又怎能允许曹操谋篡帝位,历史上荀彧便是因为反对曹操称魏王加九锡,才被曹操赐死的,有了这一点保证,刘备才借此试探一下荀彧。

荀彧脸上略有抽搐,但仍旧佯作无事,嬉笑一声,道:“看来皇叔并不了解曹公,曹公乃当世第一忠臣,在下少举几例便可知晓。

熹平三年,曹公为雒阳北部尉,不畏强权,坚定执法,五色大棒处死蹇图,此为其一;

同年,曹公右迁顿丘令,时则顿丘法令不通,豪强横行,曹公至顿丘,一年有余,自此政令大行,豪强束手,百姓安居乐业,顿丘得以大治,此为其二;

董贼祸乱雒阳之时,曾以骁骑校尉之职利诱曹公,然曹公终能拒之,遁回陈留,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于乱世之中高举义旗,此为其三。

诸如此类之举,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然皇叔竟妄言曹公欲篡汉自立,此真诽谤国之忠臣也。”

刘备暗自一笑,一切尽在预料当中。

“人不变者,善变也。或许曹公当初真的是汉室忠臣,但是此时心态已然有了变化,拥兵数十余万,怎能屈居于一孺子。日前许田围猎之事,荀大人想必已然知晓,若是汉室忠臣,焉能如此。此时曹公仍旧离不开大人,若是其成就一番事业之后,野心更加膨胀之时,大人必为其所害也。”

刘备说完这些话,又端起了案上的茶杯,抿一小口,瞥一眼荀彧,适才的悠然自得,大儒风范已然全无,取而代之的是眼神飘忽,大汗淋漓,刘备暗自言道:“整不死你!”

刘备又加了一把火,道:“曾听闻先生投曹公之时,曹公对先生言道‘吾之子房来也’,不知可有此事否?”

荀彧坐立不安,咽口唾沫,道:“确有此事。”

刘备只是一声苦笑,便不再言语,又抿一口茶,略有所思地叹息了一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刘备的一声叹息,就像是一把利剑,插入了荀彧的心脏,越是这样便越让荀彧觉得不对劲儿。

荀彧没有了盛气凌人,双手作揖,拜道:“还望皇叔直言相告。”

刘备佯作推辞,面露难色,道:“这......还是不必了吧。”

荀彧再拜,拊掌发誓,道:“此言入得你我之耳,第三者绝无知晓,若违此誓,天人共愤......”

荀彧还没有说完,刘备忙厉声制止道:“荀大人休得胡言,在下尽言便是。”

荀彧这才罢休,认真听刘备道来:“子房者,辅佐高祖爷一统天下者也。而今曹公以先生为子房,其一赞先生之才,其二暗喻己之志也。”

荀彧大惊失色,起身之时,差点跌倒在地,忙拜别刘备,道:“皇叔之言,彧铭记于心,在此便不叨扰了,鄙人告退。”

看着荀彧慌张离去的背影,刘备禁不住狂笑起来,自言自语道:“跟我斗!你拿什么跟我斗!整个三国历史我都知道,还怕你!”

刘备起身离席,拿起案上礼盒,扯开红绳,打开礼盒,鄙夷道:“玉佩?怎么不是玉玺?曹操也忒小气了,拿个玉佩试探我。”

刘备仔细端详一下玉佩,汉朝的制作工艺竟然如此先进,细腻如凝脂,洁白如霜雪,栩栩如生,雕工精湛。这样的的白玉龙形玉佩,还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白玉龙形玉佩!!!(汉朝玉佩已有白玉,但是少之又少,只有皇家才配拥有。)

这难道又是一个陷阱?玉佩也就算了,还是白玉,白玉也就算了,还是龙形!这可是皇家的象征,难道曹操又给自己下套?才刚刚用英雄之言试探,又用龙形玉佩试探?虽说曹操多疑,但是也不至于三番四次试探吧,刘强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