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连城笑道。“我常闻天公若是做美,必降不拘之才。更何况,三年一次大考,这位考生却敢以此为赌,未尝不是大勇。

难道我一个君王,还要被一介书生比将下去?

倒显得我不识珠玉。

先祖虽将八股之事定于律法,但数朝却均有栋梁之臣出于举荐。先祖既然不拘泥于科举,我又何必拘泥于八股之式,而因噎废食,将栋梁之才排于其外。”

文学士心悦诚服,心中又有许多欣慰。暗想这外表宽和敦厚的王,未必心中没有雄才智勇。躬身道。“我王圣明。”

此事议定,顾连城又看剩下的几张答卷。

第二张李修冶乃是就科举而论时政,言多中肯也有新意,顾连城朱笔取为榜眼。

可是到探花之位时,却出现了两张试卷。

根据文学士奏报,这两张不论是众位考官还是他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只有请王上定夺。

一张叫做张之廷的,行文严谨,说得也是赋税之事,乃是国之重题,主要讲得严格之下,当宽厚以行,休养生息,安抚民生。虽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整体行文还是上佳的。

而另一张乃是薛钧,字倒写得很好,飘逸瘦削,颇有大家之风。

顾连城凝目看去,眉头却渐渐紧皱。

只见他将矛头先是指向老王的武功之弊端和对真辽遗留下的祸患,然后又写了三点治蛮之法。

将国家分为中原之民,内蛮和外蛮三种,提倡各依秉性,分而治,合而统。

提倡可以以武力戍防的同时,让文化交融,允许通婚。尤其在治理外蛮之时,主张以毒攻毒,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顾连城初读之时,已是因为他弹劾老王心生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看来,发现果然有很多震彻之言。

可是最后治理外蛮的观点,却又让他心生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