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夏帝国就太恐怖了。

不过夏帝国销售一次性这么多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而且是从三大舰队中抽调的现役装备,让英法德等国家感觉到压力骤减。

秘鲁购买2艘夏级战列舰、1艘白起级战列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以及众多的75mm山炮、105mm和155mm榴弹炮,以及众多的步枪、重机枪等。

这使得哥伦比亚坐不住了,就是不对抗美国的入侵,要是秘鲁进攻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于是拉斐尔·雷耶斯·普列托总统命令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军,并积极采购战列舰等;这让英国政府上下齐欢呼,好生意,正好把以前将要退役的战列舰等低价处理给哥伦比亚政府,换取他们急缺的物资;法国政府也沾光,把以前老旧的架退炮、管退炮打包卖给哥伦比亚政府。

有了英法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几个盟友支持,哥伦比亚政府的胆量越来越大,根本不把装备落后的30万美军放在眼里。

为了使秘鲁不好过,哥伦比亚总统拉斐尔·雷耶斯·普列托命令把大量的中美洲流民驱赶到秘鲁,这引发了秘鲁和哥伦比亚政府矛盾激化。

由于美国和夏帝国的介入,使得南美洲各国之间矛盾激化,各国争相扩军,在准备抵抗美国入侵的同时,也相互提防,战争阴云比欧洲更浓密,随时都有爆发大战的可能。

巴西和阿根廷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美国的入侵,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夏帝国支持,且美国对欧洲诸国失去了信心,暂时美国只能孤军奋战,好在夏帝国对美国援助的粮食和能源没有短缺,普通弹药没有短缺,只是榴弹炮弹有些不足。

开始时候的迅猛突进,到现在的双方对峙,使得美国政府和人民的压力很大;现在夏帝国又向阿根廷出售武器装备,美国政府对此极为不满,向夏帝国提出几次外交抗议,直接被李经法大使给无视了,给他们的答复是夏帝国没有向巴西和哥伦比亚两国出售任何武器装备,不影响美国政府的战略。

至于阿根廷是否支援武器给巴西或者出售武器装备给巴西,那就不是夏帝国关心的;从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流入哥伦比亚的武器装备也不是夏帝国能控制的。

张伟对当前南美洲的局势非常满意,最好是夏帝国入侵南美洲之前,南美洲打成一锅粥,人口削减一半以上就更好了。

南美洲的紧张局势,使得国际上硝石、铜、钢材、粮食、布匹等的价格持续上涨,这也是张伟愿意看到的结果,夏帝国可以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为了继续推高硝石、铜等战略物资的价格,张伟命令总参谋部在谈判的时候可以让智利、秘鲁和阿根廷使用物资进行顶账,是的国际市场上该类物资处于短缺状态,夏帝国才能更好的掌控国际价格。

由于夏帝国的势力目前没有对南美洲诸国发动攻击,委内瑞拉拒绝了哥伦比亚的结盟要求;哥伦比亚只好寻求与巴西和阿根廷结盟,由于都面对美军的军事进攻,3国迅速走到一起,组建了南美联盟,随后乌拉圭和巴拉圭也加入到南美联盟之中,共同对付美国的入侵。

到这个时候,美国感觉上了夏帝国的当,不过他们已经骑虎难下了,只能咬牙坚持。

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智利感觉不能单打独斗,也加入到南美联盟,使得南美联盟的实力日渐强大。

夏帝国两方都卖武器,谁出钱都卖;英法等国向南美联盟卖武器装备;德国人看着眼馋,也采取夏帝国的策略,开始与南美各国都联系,谁出钱就卖给谁武器;美国正烦恼榴弹炮弹储备不足,155mm榴弹炮不足,德国找上门来,正好采购一批救急,让德国人又拿到南美的一个大单子;德国人尝到甜头,既能处理掉军火库存,又能换到帝国需要的产品,于是更加积极的向各国推荐他们的武器装备,唯恐世界不乱。

委内瑞拉还在对是否加入南美联盟犹豫不决,巴西、阿根廷和哥伦比亚是英法支持的,他们可是与委内瑞拉一直有矛盾;现在最难的是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个小国,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随波逐流,也开始拼命扩军。

面对这种局面,陆伟民在仔细研究南美各国情况之后,向张伟建议,帝国军队应暂缓进入南美洲,先经营好现有的地盘;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南美诸国很难联合在一起,在相互扩军备战的情况下,没有外部压力反而会让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激化,提前陷入战争。

冯国华和陈一峰也赞同陆伟民的建议,下半年正好是南美洲的雨季,不是进入南美洲的最佳季节,帝国还是以观望为主;让美国30万军队先进入哥伦比亚为帝国扫除障碍,同时也是为了消耗美国官兵的数量,并把他们拖在哥伦比亚,不能让他们顺利加入到巴西战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