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记火锅总店外面,正如苏掌柜所言,人山人海。

其实这些人里,真正预定到桌子的客人很少。预定到桌子的多是些达官贵人,世家子弟,怎么能和看热闹的平头百姓挤作一团?

如今黑市上,一个张记火锅的桌牌都被炒到了二两银子的高价,您还别嫌贵,大把的人抢着买呢,就这还有价无市,仅有的几个很快被哄抢一空。

能在张记火锅开业时订到桌子,已经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财富的象征。

“什么?您还没订到啊?那你这人脉也太差了些。”

“唉,什么办法都想过了,全没用!”

不过咱吃不到,还不能来看看热闹吗?

至于趁机卖个瓜子糖糕的小贩,也算是赶上了,收铜子卖货物,在人群中钻来挤去,如鱼得水。

吆喝声更是不绝于耳,混在人们的交谈声中,愈发喧嚣尘上,热闹无比。

好在张记火锅总店门前还算宽敞,否则哪里挤得下这么许多人?

临近的茶楼、酒肆、店铺等,也都挤满了人,托张远的福,今天的生意格外兴隆。

这些店铺的东家,要说不眼红那肯定不可能,可谁让他是张远呢?眼红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呲着牙干看着?

随着伙计们开始收起布幔,张记火锅总店的真容,总算露在众人眼前。

“嚯!好宽敞的屋子!”有人惊叹道。

“啧啧,一水的青砖漫地,气派!”

“这窗棂手艺可不一般!这木作看来是花了大本钱啊!”

“你说人家从哪儿找的伙计?个个都这么精神?”

围观的人群中,赞叹声,惊奇声接连不断,引得后面看不到的人,急的跟什么似的:“让让!快让让!也让我们看看啊!”

隔壁那家字画铺的东家和伙计,连生意都不做了,探着身子挤在人群里看热闹。

张记火锅在县城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彩。

这也让众人更加期待,纷纷猜测着每天能有多少桌——据说张记有个规矩,一桌只能吃一个时辰——又或是价格贵贱,每日能赚多少银子。

虽然这些话题,在前几天已经反复争论过了,可现在看到这个场面,人们还是不觉又说了起来。

正说的热闹,却听到鸣锣开道的声音,众人连忙扭头一看,惊讶的发现衙役们举着“回避”“肃静”的牌子,远远的走将过来。

四个轿夫抬着一顶颤悠悠的官轿,被衙役们簇拥着,直奔张记火锅而来。

“呀?县太爷都被请到了?”

“如此盛事,县尊大老爷到场也说得过去。”

“看来县太爷对张远青眼有加,此事果然是真的!”

平民百姓只是看个热闹,可这情形落在某些人眼里,便觉得颇有些刺眼了。

“哼,堂堂县尊竟然也来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商贾小儿捧臭脚,当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说这话的,是个七十多快八十的老乡绅,因抢不到张记的桌子,此刻只能在对面的茶楼上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