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曹操在各路兵马惊讶的注视下,默默的带着五千兵马离开了营地。

紧跟在曹操军身后的,是兵力更少的鲍信部。

这一刻,曹操朝西远去的背影是那样的孤独与萧瑟。

汴水西岸,已经抵达多日的郭汜接到了探马传回的消息,联军之中有一路兵马正在快速的靠拢过来。

郭汜作为董卓麾下的重要将领,作战经验很丰富,他没有马上排兵布阵,而是让斥候再次前出打探,摸清楚西进的这路联军兵马到底有多少人,统兵将领是谁。

过了半日,探马再次回报,将曹操和鲍信两支部队的情况都详细的汇报给了郭汜。

得知带兵前来的人是曹操和鲍信,而彼方兵马只有区区不到一万,郭汜马上就有了主张。

郭汜命令部队向后撤出三十里,放开汴水西岸,坐等曹操和鲍信的部队过河。

郭汜摆出的这个架势,就是丝毫不把曹操和鲍信放在眼睛里面的意思。

董卓给郭汜下达的命令是巡视汴水一线,并没有要求他过河与联军进行决战,所以此战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郭汜的手中。郭汜不需要渡过汴水,他让部队向西撤出三十里完全不影响他完成董卓交给的巡视汴水的任务。

曹操和鲍信如果不敢过河,那就继续在汴水东面呆着,反正到时候丢人的是他,不是郭汜。曹操和鲍信如果敢过河,虽然可以证明他们的胆量足够大,但却要面临一旦失败难以撤退的巨大危险。

郭汜从来没有想过己方失败的问题,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郭汜带来的兵马有足足的一万,而且都是长期跟西北作乱羌人进行生死搏斗的老兵,怎么可能败给曹操在陈留临时招募的部队呢?

事实证明,郭汜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而是知己知彼。

曹操带着部队抵达汴水东岸时,四处打探的斥候回来向他禀报,郭汜将部队向西撤了三十里。

收到这个军情,曹操原本就有些黑的脸庞,更加黑了。曹操知道,自己这次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知难而退,无功而返?除非曹操今后躲回老家再不见人。当着各路联军出的兵,跟郭汜连个照面都没有打,就退回酸枣大营,这个人曹操根本丢不起。

现在的局面,已经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怕是把这五千人全部都葬送在汴水西岸,曹操也得横下一条心,下令部队渡河!

曹操派人给紧随其后的鲍信带话,自己先带着兵马过河,让鲍信在后面做好接应。

中午时分,曹操带着部队开始渡河,三月的汴水依然寒冷,士兵们陆续的趟过了汴水,一个个浑身湿透,有的还打起了喷嚏。曹操抓紧时间在汴水西岸整军列队,防备郭汜可能的偷袭。

然而,偷袭并没有来临,郭汜的部队保持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