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可事实上,昨夜的秋雨虽纷纷扬扬,第二天却依然艳阳高照。

上凌村说大不大,昨夜林家娘子高调跑去青娘子家送礼的事儿大伙儿都知道了,然而林家娘子在青娘子那儿吃瘪的事儿一早也传的沸沸扬扬了。

一群豆蔻年华的女孩儿们在花田里忙碌着,像一只只欢快的蝴蝶。

“灿儿,你听说了吗?林家姑姑的礼被那青娘子拒收了。”

“嗯,”灿儿抬起头,对着同伴说道,“我昨天瞧见送的礼中还有双色锦,这么好的料子,那青娘子居然都不要。”

“青娘子是什么人啊,郁家的千金,双色锦人家说不定还看不上呢。”

“千金?”灿儿讽刺地笑了笑,“人家高门大户家的姑娘舍得随随便便扔在咱们这样的庄子上?指不定有什么事,被郁家丢出来的呢。”

“真的假的?不是说是因为那青娘子身体不好,放在我们这儿养病的吗,这些年郁府也没少她吃喝啊,听说她屋子里那件落地大屏风,很漂亮啊,应该很值钱吧?”

灿儿撇了撇嘴,不再言语。她家没有长兄,几个弟弟还年幼,父亲去金陵城运货人手不够,都是她跟着去帮忙的,因为生意往来,接触的城中豪门很多,比起这些家里只种田的花农家出身的女儿眼界不知高多少,自觉高人一等。平日对她们这等没有见识的话,听得多了,不由有些反感,但同时优越感又更加强烈了。

“灿儿!”一道拖长的女声突然自田埂那头传来。

“哎,娘,我在这儿。”灿儿丢下手里的东西,边说边跑了过去。

“你姨母快生了,刚刚捎来家书,希望我去看看她,可咱们家里里外外这么多事,你小弟弟又小,离不开人,我哪得空脱身,所以你替我去你姨母家看看,尽尽心意就好,天黑前赶回来。”

灿儿娘说完,又给了她几个铜板。都道她家丫头贪财,也不过十三岁,帮人做事都要讨个赏钱,帮自家父亲去城中运货要赏钱,帮隔壁姐妹二丫头捎带珠花也要赏钱。可女孩儿贪钱也不是什么坏事,以后成了家,才知道把财政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免得让丈夫手中存了钱,在外面花天酒地,所以她们夫妻也放纵灿儿这贪财的性子。

灿儿走水路,又是顺水而下,半个时辰便到了姨母家。半年未见,姨母殷勤地招待她吃午饭,又吃了各色点心,表姐妹们又留着她说了半天私房话,直到日头被云层遮住,想起母亲的嘱咐,这才忙忙地告辞出来。

回上凌村的水路是逆流而上,时辰较晚,不好租马车了,只好乘船。坐的是那种竹条自编的竹筏,船家说是天晚了,不行船了,几个铜板把竹筏卖了,灿儿自己滑着那竹筏回上凌村。由于路程近,逆流行也不过一个时辰,灿儿向来胆大,便自己滑了竹筏走了。那竹筏行的缓慢,眼看快到村子了,却渐渐地感到在下沉,她低头一看,原来竟是那竹筏散了,哼,竟然卖一条破竹筏给她,赶明儿非得叫父亲去找那船家的麻烦不可。

鞋袜都已经浸湿了,灿儿心一横,索性跳下水,游回去算了,幸好她水性不错。

游到村口,她小腿处突然一阵抽痛,拼了全身力气游上岸,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你怎么了?”

灿儿闻声抬起头,只看到面前不知何时站了一个穿着黑色大斗篷的女孩儿,头上戴着帽子,看不清模样,看身段估计也和她差不多大。

“腿,腿抽筋了。”

女孩儿蹲下身,灿儿就闻到她身上一种淡淡的香味,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有点像栀子,又有点像桂花。女孩儿伸出手把她抽筋的腿抬高,帮她揉腿,力度不大不小,正好合适。灿儿低头看着女孩儿的手,只觉得白皙柔软,不像她们这些在田地里做粗活的姑娘,就算做了香膏擦手,也不能让皮肤这般细腻光洁。

“你是上凌村的?”灿儿好奇地问道。

女孩儿没有说话。

“现在好点了吧?”女孩儿突然问道。

灿儿动了动腿,点点头,心里对这女孩儿越发好奇了。

“对了,我叫灿儿,你叫什么名字?住哪儿?我们交个朋友,以后我来找你玩好不好?”

女孩儿听到这一连串问话,歪了歪头,没有回答。

灿儿有些失望,这女孩儿不爱说话,和上凌村那些叽叽喳喳的丫头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