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逸铭虽然曾在报告中,知道耿杰等天在顺义县城内进行了一次移动电话实地测试,也知道他们为了获得允许,曾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口但报告总是简略的,主题是当天的实际测试数据,以及未来相关改进方向,对于那个“相关部门”与军方无线电监测部门也亲临现场监察整个测试过程,却不会有详尽描写:这是技术报告而不是小说口所以对于这次实地测试以后,军方急于得到数字移动通讯系统技术的渴望,他却是一无所知。

因此面对后来,国内方面几次三番地连续催促,他也是毫不在意,一拖再拖。

他的注意力一直关注着计算机个人标准会议上,计算机光盘格式是否能按他要求如愿确定,每天都听取霍克对于游说进展的汇报。脑子里时刻思考着的,也都是各个厂商提出的利益交换条件,并以此来不断修改己方条件,以争取对方的支持。

在他看来,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凹光盘他已经落后了一步,被飞利浦和索尼抢先拿走了音乐光盘的专利和标准。专利也就罢了,索尼的解码芯片、飞利浦的光头制造技术都算不得什么,项目组在他引导下研发的技术更加先进,也绕过了对方设置的专利陷阱。

因此对于双方的专利,他并不在乎!

原本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凑到一起,搞的什么红皮书在他看来就是笑话。他相信等他的技术一出来,这两家公司只有黯然谢幕。

然而当他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比标准居然得到了华纳、百代等国际四大唱片公司支持并很快推出800种基于这种格式的激光唱片时,这个笑话就再也不是笑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标准。

有了四大唱片公司的鼎力支特,其他公司如果要生产激光CD机就只能基于他们这个标准生产,这样一来,飞利浦的光头专利、索尼的解码芯片专利等才具有了真「冇」实的杀伤力。郭逸铭自己搞的一套技术标准,顷刻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能绕开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的光盘技术,也得到四大唱片公司的支持,从而可以与飞利浦、索尼分庭抗礼。然而这个想法明显是不现实,四大唱片公司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可能自打耳光,再转过头来支持他。

他在香港组建生产链时,就想到了一个侧面迂回的解决办法。

标准已经确立的情况下,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就要获得专利权。而专利权并不是只有自己研发一条,还可以通过利益交换得来。

他的优势不在家用电器市场份额而在个人计算机市场,既然如此,他完全可以首先确立个人计算机光盘标准,然后再用这个标准、自己基于这个标准开发的技术去和飞利浦、索尼作交易。

哪怕数据光碟的推出将损及他在软驱上的部分利益,也迫不得已。

软驱终究是一种小数据的存储设备,它的应用范围太窄了生命力非常短暂。

不像光碟,横跨计算机、家用电器、游戏机三大市场,涉及音乐、多媒体、视频、商务等诸多应用领域,其利益空间远超软驱。

而且飞利浦、索尼公司的胃口远不是音乐光碟就能够满足的。根据历史,他们不久就会又来一次会商,制定计算机数据光碟的标准将多媒体光碟的标准也收入囊中。时间不等人,郭逸铭就算再不想如此早推出计算机光碟,可面对险峻的形势,也必须快刀斩乱麻,立即拉拢绝大部分计算机生产商,用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提前把这个标准抢到自己名下。

等他有了和对方谈判的本钱,他才能用数百万、未来甚至上千万台个人计算机庞大市场为诱饵,与对方实现专利交换,从而顺利踏入家用电器c。机的市场。

虽说这次与会的厂商,大多是DW联盟及中立厂商,并没有IBM旗下参与,这个标准也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但这次与会厂商在个人计算机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溉以上,就如同四大唱片公司一样,完全具备了成为行业标准的资格。不管IBM认不认可,哪怕对方也推出一种CD光碟机,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运用,而无法对市场造成双雄并立的影响力。

同时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一旦谈半破裂,他就全面推开计算机比CD-ROM,哪怕为此影响到软驱的销售,失去一部分软驱利益也在所不惜!

他是这样想,别人也不是傻子。

软驱的暴利所有人都看在眼中,对其垂涎三尺者不在少数。现在西部计算机公司又想把计算机光盘的格式标准握在手里,虽然各大厂商对于光盘未来广阔的应用空间还不太了解,不能提前设想出VCD、DVD、游戏光碟等等用途,但仅是未来大容量数据存储器这一个优点,就足够其他公司对其虎视眈眈口他们既便没有能力独立研发激光数据存储器,但面对霍克的游说,不少公司也趁火打劫,趁机提出了种种要求。

郭逸铭也每天真到以为对方会信守承诺。

这些公司的答应根本不能作数,等他们未来拿到了好处、或是被诸如飞利浦等这些其他公司收买,翻脸不认账都大有可能。

他只求现在有一个计算机光盘标准名义上的拥有者,以此作为筹码,然后立即拿去对飞利哺公司威逼利诱,争取尽快实现专利交换。

他所作的一切,就只为打一个时间差。

为此,这些日子郭逸铭尽管没有与会,却每天殚精竭虑,想出各种方法来与各个厂商周旋:给对方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条件的允诺、技术交换、给与资金上的支持,等等。哪些条款可以答应,哪些必须严正拒绝,都需要他耗费心力。

最终通过反复的讨价还价,部逸铭总算如愿以偿,拿到了计算机光盘、光碟机的技术标准。而其他厂商也各有所得,不但有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也包括更加紧密的联盟、市场份额的协调,还得到了西部计算机集团的承诺,将在未来推广计算机光碟机时,将部分采用他们拥有专利的技术,从而让他们也能在这上面分一杯羹。

这个皆大欢喜的协议一签订,郭逸铭立即就指令霍克派出谈半人员,和飞利浦进行试探性接触。

目前在飞利浦和索尼两家公司里,最可能和他达成专利交换的,就只有飞利浦!

索尼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产品,CD机卖得正火,没有可能树立一个新对手。更何况索尼只拿到了一个解码器的专利,光盘专利是在飞利浦手里,就算索尼允许他进入市场,也没有资格同意。

而飞制浦目前并没有自己动手生产CD机的动向。